
重慶,應該是全國農業發展中較有特色的區域之一,從地理環境的多樣性、農業人口比例、種植品類的豐富程度上來說,重慶農業可以說是全國農業的一個縮影。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能夠適應重慶智慧農業發展需求的企業,在全國市場亦能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因為偏居西南一隅,很多相關從業者都未將視線落在西南,重慶農業科技發展相對遲滯。今天,有一家農業科技公司不僅將主戰場放在的重慶,并且定下了“立足重慶,深耕西南,放眼全國”、做重慶第一家農業科技上市企業的目標,此家公司即為沖程科技。近期,35斗拜訪了這家公司,與其CEO楊長新做了交流,他為我們介紹了沖程科技落戶重慶的緣由、現有布局策略和未來發展規劃。
沖程科技成立于2021年,創始團隊均來自阿里巴巴、百度、美的、華夏航空等巨頭產業公司,擁有豐富的產品研發、解決方案及項目交付經驗。沖程科技旨在融合IoT、大數據、AI、云計算等前沿信息技術及系統解決方案,構建全新的農業生產方式。對于沖程科技而言,所謂全新的農業生產方式意味著農業生產智慧化、農產品流通數據化、農產品銷售規?;?,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數字化賦能,從而推動智慧鄉村建設,助力中國鄉村振興。早在2018年,在農業領域創業的種子就已埋下,彼時楊長新還在朗新集團(股票代碼:300682),正考慮將工業互聯網的經驗轉移到農業領域來。借由朗新集團探索新業務板塊,他開始往農業的方向進發,做了一些成功或失敗的探索。2020年,中國的脫貧攻堅到了尾聲,對鄉村振興的方向也越來越明確,政府、科研機構、企業做了很多嘗試。此時,沖程科技的主體團隊基本成型,結合政策和他們對農業的認識,還有之前做項目的經驗,開始向農業進發。初入農業領域時,有兩個項目讓楊長新的團隊印象深刻。第一個是內蒙古某地的智慧灌溉項目。由于對當地的氣候和自然環境不了解,在極端天氣阻礙和野生動物的侵蝕下,項目進展緩慢。這個項目使團隊深刻的意識到,并不是只要做好標準化產品就好,不同地方的農業有不同的氣候、地理環境和風土人情,所以因地制宜很重要。第二個項目是重慶某地的花椒大數據平臺項目,團隊負責將該地56萬畝的花椒產業數字化,其中包含花椒種植、收購、加工等環節。得到了政府和合作伙伴的認可。這一成功探索讓團隊意識到“真正有價值的農業科技公司光做種植還不夠,必須把農業的一二三產打通,做整體數字化賦能,這樣才有形成產業集群的可能。”楊長新向我們透露,目前團隊在進行的某地“柑橘產業集群”方案也延續了這一思路,依托沖程數字農業產品方案,為智慧柑橘的全產業鏈(育種-選種-種植、采摘、運輸、加工、渠道、品牌推廣等)提供數字化賦能。“回歸到農業本身,才是真正的鄉村振興?!?/span>楊長新已經入行三年多了,創辦沖程科技也有半年多的時間,這期間,沖程團隊做了很多成功的項目,形成了比較聚焦的山地農業賽道體系。楊長新認為,“在農業領域,做精才能做強?!睕_程科技專注的賽道被他概括為“3+1+n”,“3”是智慧果園、智慧蠶桑和高密度智慧水產,“1”是智慧設施農業,“n”是正在開拓的賽道,例如武陵山區某地數字鄉村項目為代表的數字鄉村等等。智慧果園:目前的品類主要是柑橘,重慶的三峽柑橘帶是全世界最優質的產區之一,但是由于國家在2020年提出“防止基本耕地‘非糧化’”的要求,農民不得不將果樹的種植范圍轉移到海拔較高的地方去,由于育種、選種、種植、耕作的復雜度提升,農戶對農業數字化的需求也隨之擴大。智慧蠶桑:初期主要和黔江金溪政府、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重慶市云數協數字農業中心合作“數字蠶桑一二三產結合”的示范點,目前,該示范點產出生絲價格可以達到48萬/噸,數字化賦能升級完成后,單在有機認證溯源版塊,就可以為每噸生絲帶來3萬元左右的額外收入工業化水產養殖:重慶目前每年的淡水魚缺口約為6~8萬噸。傳統的養殖方法存在數字化程度低、產量不穩定、不可持續性等痛點。沖程科技聯合重慶市云數協數字農業中心以及西南大學水產學院等機構合作,研發了一套高密度智慧水產養殖系統,該系統包含1個大池和4個小池,標準化程度極高,實時魚池監控技術及智能循環水質功能。這套成本不到10萬的產品經過實地測試,能夠使人工成本降低80%,飼料成本減少20%,并且可以根據企業方的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設施農業:設施農業是一項造價高、產值高的賽道。尤其是建設高標準的工業化大棚對環境控制要求很高,沖程科技希望打造數據可視化、管理自動化、生產標準化的智慧溫室大棚。目前在云陽、海寧等地有示范項目。楊長新所理解的智慧農業不是為了取代人,而是讓農民更有尊嚴的種田。他說“以前農民很辛苦,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結果一年到頭還虧了。我們現在在做的事情不是為了增加它的成本,而是盡可能降低成本,讓農民更輕松地種田,并且收入變高”。所以沖程科技為市場提供的是一種易操作、低成本、可復制、標準化程度高的產品模式。一方面,沖程科技由于硬件、平臺都是自有的,在重慶、四川、浙江、甘肅、新疆等地有很多經過驗證的項目,所以相對而言成本低、可信度高;不僅如此,不同于傳統農業科技公司采用的一次性收費的方式,沖程科技采用的一次較低投入+分期SaaS年費的模式,大大減輕了農場主的前期投入。他告訴我們,進入農業領域后,他的很多固有認知都被推翻了。以前認為做農業很簡單,真正接觸后才發現,農業從育種到種植再到銷售都是一個很復雜的鏈條,只提供單一的硬件產品是不夠的?;ヂ摼W大廠擁有很完善的軟硬件體系,在很多領域都有布局——零售電商、社交、房地產、通信——他們似乎做什么都能成功。但農業不一樣,即使農業已經進化到4.0階段,面對復雜的地理氣候環境和多變的育種挑戰,付出時間和耐心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這也是沖程科技商業模式的不可替代之處。楊長新說,“在這個領域,沒有贏者通吃的情況?!?/span>梳理沖程科技的核心亮點,其獨特之處有三:一是聚焦山地丘陵,發展可復制、可驗證的數字化農業模式;二是提供從產種養殖到儲運加工再到銷售金融的解決方案,而非單一的硬件產品;三是擁有很強的科研轉化能力,沖程科技主體團隊來自阿里巴巴、百度、美的、華夏航空等巨頭產業公司,有很深的技術沉淀,其產品已經實現了從0到1的跨越。前述的大多數項目都是在重慶運營,那么從這樣一個地理環境和城市環境特殊的地方開始,是否會限制公司的發展?選擇重慶作為起點,有優勢也有劣勢,這個問題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考慮過。放棄了基礎設施建設較好的廣袤的平原地區,也意味著放棄了和巨頭正面競爭的可能。團隊選擇這里的原因之一是“重慶是中國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區域。重慶怎么樣,中國就怎么樣”。重慶超七成面積是山地丘陵,中國有66%的面積是山地丘陵;重慶有2/3的人口是農業相關人口,和整個中國的情況很相似。重慶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一個微縮版的中國,把擁有復雜地形、復雜生態環境和復雜作物體系的西南農業做好了,就能比較容易地在江浙、福建、兩廣地區復制,如果反過來就很難。農業領域的底層技術已經在工業等領域得到成熟的應用,但技術如何扎根土地、服務農民仍然需要不斷探索。